“2025年,配备专(兼)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%,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%;
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: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,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。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(兼)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,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,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。”
——摘自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—2025年)》
这一转变将直接催生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爆炸性增长,为心理学从业者开辟了广阔的服务市场和职业发展空间。
计划强调构建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,包括师资培养、教材开发、课程设置、学科建设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提升。这一要求促使心理学从业者不仅要深入专业领域,掌握前沿理论与技术,还需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,尤其要保持高度稳定的个人心态,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。
同时,随着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,以及与其他社会服务领域的跨界合作,心理学从业者将获得更多参与综合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机会,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。
计划倡导多部门联动,以及家庭、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,构建一个全方位、立体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网络。
这一生态系统的形成,不仅增强了心理健康服务的系统性和有效性,也为心理学从业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平台和合作机会。
通过与专业心理服务平台的合作,从业者不仅能够服务于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,促进个人职业发展,还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,如与心理学界专家的对话、同行之间的交流、参与主题心理沙龙等,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。